做数据分析,一个不断上演的悲剧

小A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分析师。

这是一个近年来非常高光的岗位,当年小A为了进入大厂做数据分析,花费了巨大的心血。他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。

在大厂中,想要更好地发展,唯一的途径就是晋升。

小A也是这么想的。

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,小A决定大力支持对接的业务,希望通过最终亮眼的业绩数字获得领导的认可。虽然这只是一条边缘业务线,对整体业绩的贡献非常低,但是小A依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。

到了年底,对接的业务终于收获到了不错的成绩。小A觉得自己的付出总算有所汇报了,小A对晋升满怀期待。

结果,小A的考评却是C。

小A的主管老李说:虽然你很勤奋,每天跟业务一起做各种分析,但是我没有看到你对业务的全局思考。虽然业务增长不错,但是你能说清楚业务的增长和你有多少关联吗?你看看小B,虽然他的业务做的不太好,但是小B对业务的思考非常清晰,每个月我都能看到全局的业务分析。业务没做起来不是小B的问题,他有这样的思考能力我相信换一个你这样的业务可以做得更好。

小A很郁闷,小B是他心中典型的空谈派,只会罗列数据,不解决实际问题。

老李是这家公司的BI主管。

做上主管的位子时,老李就知道,自己想要继续晋升,就必须做出一点亮眼的东西。

业务支持这类工作,老李尽量不去做,因为最终往往会被业务领导摘果子。

老李想起了手下的小A,他和当年的自己多像啊,今年对业务的支持也做的还不错。

但是多年职场经验告诉他,不能写到自己晋升ppt里的工作,就是不重要的。

这很残酷,但很真实。

老李明白,要想在大领导王总面前露脸,就要经常向上做汇报,做王总的随身顾问。一旦王总离不开自己,那么晋升就指日可待了。

于是老李对团队内部进行了改组,业务支持分析师全都调配成为取数工具人,为自己每月的月度数据汇报提供弹药。

老李对数据现状了如指掌,极大地方便了王总做决策。王总很满意,每次做决策前都会叫上老李一起讨论。

到了年底,老李对自己的晋升满怀期待。

但是半路杀出来一个业务总监的坚决反对。

业务总监认为,今年的数据分析团队对业务支持非常差,导致很多的业务项目缺乏数据支持而失败,这是有严重的管理责任的。

晋升的事也因为业务总监的极力反对而作罢。

王总是职业经理人,是这家公司的CEO。

王总上任CEO时,董事会对他的要求是业绩增长,并且是连续地增长。

王总盘点了一下目前的状况,发现公司虽然业务仍在快速发展,但是管理却很混乱,有些业务没人说得清目前的状况是什么。

这就是大公司的坏处,业务太复杂,人员太多,管理成本太大。

虽然王总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,知道业务开展的初期都是乱糟糟的。但是他现在是CEO,他对于这种近乎失控的状态非常没有安全感,他非常想知道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
他希望控制这一切。

于是他开始发展自己的信息渠道,最终他培养了老李成为自己的数据顾问。渐渐地王总对公司的业务状况了解得愈来愈清晰,任何新发起的业务王总都能获得最新的信息。

全公司那么多人,那么多业务线,最终做到了信息通道顺畅,公司的各个部分就如同一个人的手脚一般听从指挥。

王总自诩这是“管理的胜利”。

业绩也确实增长了好长一段时间。

但是随后,王总发现公司的业务团队逐渐缺乏活力,好几次新的业务机会都被竞争对手打败。

王总对下一次的董事会会议有了一丝担忧。

小白是一个运营。

他很怀念在这家公司的前几年。那个时候,自己负责的业务自由度很大,可以天马行空地做很多自己觉得有趣的方案。

小白当时和BI同学小A配合得也非常好,当年做的那个项目虽然很边缘,但是增长的成绩有目共睹。

现在小白还是对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热情,但是他发现,很多地方和之前不一样了。

小白想要做一个新项目,项目还没有步入正轨,就被要求每月甚至每周对业务状况进行详细的汇报。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强度,而且很多项目是实验性的,商业模式还不清晰,这类项目经常会因为无法说清项目价值而被强制关闭。

小白很郁闷,他合上笔记本,看着身边的同事们,若有所思。

每个人都获得了一些自己想获得的,却也失去了一些不想失去的。

每个人都没有做错什么,但是又好像有什么不对。

(完)

------ 本文结束------
Donate comment here.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